本周荐文

点击图片进入见闻点滴

您可以通过文后的链接自行参阅。

《心中心法》

我心中心法乃密宗之心髓,属上上乘无相密法,修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,能直下见性,不和其他有相密法相共,名虽为密,实际即禅。既无加行与前行的繁琐仪轨,更无观相成功后再行化空之烦劳。而且也与净土宗相通,可以之往生西方与其他诸方佛国净土,实为结合禅、净、密为一体之大法也。

释迦牟尼佛在此宗法本———【佛心经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】———上说:此法为末法众生了生脱死最当机之法,因仗佛密咒与手印之慈力加持,修之既能迅速消障开慧,圆证菩提,也可假第四印之功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,还可随愿往生诸方佛土。是知此法乃以禅为体,以密为用,以净土为归,摄三宗为一体,适合末法众生修习成道之无上大法。

二祖骧师曾道:‘参禅全凭自力,学人须起疑情,全力参究,方有入处。如疑情难起,即不得力。而且现代人工作忙碌,空闲时间不太多,不能像古人那样花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来专心致志的参究话头,所以参禅悟道者少,因而导致禅宗不振。如学心中心法,藉以佛力加持修行,那就大不一样了。’


佛心密二祖骧陆上师示学佛者勿分门户偈言

佛法原整体,方便而分立。法法都归元,门门皆般若。
三世一切佛,依之波罗密。痛彼分宗者,妄树门庭见。
念佛不放下,如何而老实。第一秘密持,终归无相法。
破相勿执相,戒体应先立。教外虽别传,不传于有别。
教内无文字,立者为谤佛。佛为劣慧者,兼存有相说。
纷争何日已,药病几时释。唯依般若宗,无垢不荡涤。
昏昏千百年,大梦应先觉。倘得心地明,自可融归一。
直至归元地,一旦不可得。如是而行修,斯是真净业。
妙哉心中心,顿可转八识。密法通禅净,圆照清净觉。
神通非外求,通慧斯通佛。证此无边身,入月不见月。
诸法皆空相,破见即破执。明知无法法,且说不可说。
冷暖各自知,证者不能惑。当仁则不让,无心乃为佛。


〔‘心中心法’简介 一,二〕

全文未完待续

往期文章

搜索或自行选择参阅文库资料

以下列出往期学习的文章

4《印心法要 8 之 1》

3 《净土开示 x 8》,《易读文章 x 8》

2 《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》

1《如何观照》

。。。本书内容非一时可阅尽,建议同仁读时不必求快,宜直心会取,切莫分析穷索。如此日渐熏修,加上每日心密打坐不辍,则般若慧观自然养成。又,本书仅为初修心中心法的学人选录而成,只可权作一时之药,部分摘录文义可能并不完备,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,读时如遇不明之处,还应直接查阅祖师原典。万不可阅而坚执之,甚至将观照沦为名相研究之学,如此则成本书之过也。心密之家-印心古寺心密资料整理组 郭鸿雁 敬上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六日

一、观心是正行
《王骧陆居士全集·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》法门无量,总不外乎正副二途。正者曰观心,即反问自己,于一切所行处痛切警觉,是曰修行,言修于行也。副者曰取法,即藉法以为缘助,藉以净心,至心净则无所用之。然法门因缘,各各不同,必以当机为尚,有持佛号者,有入禅定者,有说理以破幻相者,有起三觉者,有以所逆之人事,用以反省者,此皆念佛法也,乃至读经礼佛焚香供养,修一切善法,亦皆念佛也,以念念合乎佛心净意,念念勿失觉照而已。
《王骧陆居士全集·引人入道法门》十五 观心一法乃入佛第一关键,其余尽属分外。为引入观心之前方便法,所谓指月之指毕竟非月,正一时之借用而已,至观心法实不可死执定法,当随其机而引之。
《王骧陆居士全集·学佛最初之决定》十二 问下座后,平日如何用功?答:二六时中,无杂用心,方是真精进。无杂用心者,非不用心也,于无谓无益事,应时时凛觉。但人事往来,诸无谓酬应事,不能免也。惟接一切事时,常用智慧察照,了达一切性空,随缘应付,心无悬恋,即不污染。

二、观照方法
真心息妄十门《王骧陆居士全集·真心息妄法》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,兹再伸其义。

第一门觉察。此功夫最为紧要,由未悟以至彻悟,由初地以至十地,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。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,即日常应付人事,应对万机时,念念仍要觉察,觉察“动念即乖”。念念无住,不住妄,亦不住真,不住于觉察,更不住于不住。如是绵绵密密一、二十年,打成一片。初为有功用之觉察,进到无功用之觉察,遂至一切无所谓而未尝离觉,六根无所依,即妄无所依,自入于大休歇时也。

第二门休歇。不是休歇了便一无所有,如痴如聋,正是随起随休,随动随歇,亦不住于休歇,以休歇亦法也,心也。此功夫,呆不得一点,休即休去,歇即歇了,此境实说不出,好比冷湫湫古庙香炉,但此还不免有着,不落对治压制,即入沉空守寂,力量反不开展。此一二门功夫,
当互相调剂去做,不可着实。

第三门泯心存境。心与境何可分乎,所云不顾外境,但自息心。即为有心可息,非境而何?若言无心可息,是本来无心,一落言诠,即又落境矣。何况有一泯一存之对,宛然有心有境,殊不干净。庞公云,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。此是无住心,故可接万物而不染,此第三门之意也,学人不可分作两截看。

第四门泯境存心。当知一着于法,其病与第三门等。当知心境内外,本自空寂。对境不必观了才空,是本来空,用观是初步对治法,以观即立境立心,非究竟也。既知本来是空,又何妨与万法为侣,与诸尘作对乎。但此亦用功时必经的过程,在初总不免倒东倒西,至彻悟后,自不会落于一边。至云真心独照,不是单有个真心去独照,要亲见实相后朗朗常见,惟有一真实。经云:无知觉明。以无知觉故,不立境,不立心;以明故,朗朗普照。真且不立,遑论乎妄,不泯而自泯,一了百了,更不必立泯存二见矣。

第五门泯心泯境。此法最险,容易落入死水坑中。人到无办法时,往往求定不得,求寂不能,见此一条,必喜出望外,以为能如是即可成就。昔智隍枯坐二十年,即中此病,非玄策引之见六祖,便活不过来。不知“人牛俱不见”是要死透了。“正是月明时”要你看“正是”两个字。在“俱不见”时,正“月明时”也。再活过来,参是什么光景,不可忽略,进门就在此。

第六门存境存心。此存字勿作有字会,否则泯时会作无时矣。须知存乃暂时不废幻有之意,泯为回复本来空寂之境,此心境各不相到,却又往来联系,应各住各位,心住于本来无生位,境住于本来不有位,以同属幻有而有遂各住于幻有位。故法华经云: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法位者,各有因缘而又同一性空为本位者也。以决定知其性空,故可接而不染,亦不畏其有碍,此门最可增长力量,方可下接四门矣。此法最上乘最圆满,非真认得清,空得透,悟得彻,即不敢承当。但切忌重着存字而落法见。稍稍偏重,即落于有,遂失存心之义,斯又妄矣。

第七、八门内外全体全用。只是一条,是物我情忘之境。体用本不分,宇宙一切都不离我之自性。第九门即体即用,无所分别。到功夫纯熟时,打成一片矣。第十门透出体用。心中更无内外体用之量,浑然一道清平,到事事无碍时矣。此功夫非可丝毫做作,亦无功夫可言,乃自然而致者矣。

以上十门,目的在借以息妄。非到相当力量时,决无从着手。因地正者必从心地上下手,决不从妄心上下手,若从妄心下手,必至越转越迷,辗转成妄。此十门功夫,亦是釜底抽薪法,使妄心自然而化,而不会抽薪的人,总跳不出圈子去。 此十门乃不得已而强立,一着意即入圈套,不易摆脱。故宗门总无法以示人,只教伊自悟自觉。

故曰:无法向人说。又云:我不会佛法。经云:不应取法,不应取非法。是在活用。到大休歇时,更有何门可取乎。 论到入佛正宗,只有见性一门。不见性者,学法无益。学人不可妄认妄心为无,但切不可妄认妄心为实有。初学人,只是怕妄,是认为有也。若先见性,自然渐渐化除,切须先看“妄”究竟是何物?觉圆则妄尽,法空则见亡。惟佛一人居净土者,言十地菩萨以下,皆不免于微细惑也。经云:无明者,非有实体。

又道:心无形段,妄无处所。你在未见性前,自然处处畏缩。明白了,却又怕什么? 前者,我欲诸仁于此十门中,看哪一门与自己有缘,诸仁已上了当也。无怪又上了知纳的当。老在此十门中翻身,出不出圈子。今天我又以文字圈子惑人,大胆的且进圈子来,再跳出去。倘有人问我,既要人跳出圈子去,何必立此圈子呢?我只可哈哈大笑,反问道,你即今立在哪里?

三、观照释疑
·觉后一刀两段,不得再拖尾。 《王骧陆居士全集印心语录》 有一毫恐怖,即是极大挂碍,即是修道人的耻辱。贵在时时察 知,莫作等闲观也。用功时无非摄心,但不可有一带尾,病恨即从带 尾上变化发生,当谨记。如一善念起后如何,一恶念起后如何,一凛 觉后如何,于寂然无念时又如何,觉后一刀两段,不得再拖尾。若再 有所计,不归入这本位去,觉亦为病,此便是带尾,不就此截断,又 带下去了。此是生死种子,尝体会得么? ·忌失觉照

《王骧陆居士全集乙亥讲演录(正修分)》此是修行者最大毛病,凡修行至数十年,不得丝毫受用者,正坐此病。盖修在一时,而用在平日。觉照功夫,是修行人唯一目标,亦断苦证真唯一方法。众生颠倒苦恼,只因不觉,外物来诱,不问顺逆,枉被流转,若以慧力觉照,知其虚妄,内外双空,不受摇惑,自然无喜无嗔,不造恶因,不起恶缘,不受苦果矣。觉照是因地先觉,觉在事前,故名大智觉,照是练习抵抗,诸境前来,得失利害之辨,于人天交战时,能一决进退,不动不摇,力自充足。故无论何时何地何事,皆当警觉观照,不宜忘却。行者每分修时与平时为两件事,以为平时行住坐卧,待人接物,都不是修,一误也。行人不知觉照即是对境练心,以不明心地法门,故不知用心方法,二误也。行人口说空,所作事业仍不能空,因不能觉照,无由证空,三误也。行人不知觉照是最要紧之用功法门,越多练越好,越逢刺激事,越可反证自己之定慧力。而彼但求福报,不能大受,不起大用,四误也。忘失即是忘其所以,便是因循、不痛切,此所以明道多而修道少,修道多而证道少耳。·明知之而力有不足,则有二法

《王骧陆居士全集·学佛最初之决定》十四 问:平居习气来时,如何制止?答:习气来时,只怕不觉,觉则未有不转而空者。第遇极难排遣之事,明知之而力有不足,则有二法:一曰移化,把此心速移于他事而化之。二曰量果,言思量凡事必有其果。如是流浪深入,步步演进,必不堪收拾,则自然凛觉而止矣。

四、观照功夫
觉照过程者十 王骧陆居士《修心中心密证体启用之过程》二十三、上来各条,是明心性之真实相貌,与用功及常常保持之法。但觉照一起,习气即消,此中迟捷各有不同。一为境,一为觉,此又有过程者十:
一境来而不觉;
二境来而再觉,惟起觉极费事;
三境来时起觉不难;
四境来即觉,略有先后;
五境觉同时并起,而有时忘失;
六同起而可以勿忘;
七觉先于境,但有时在后,或偶而竟回到忘失时;
八常觉不动;
九觉尚未净;
十常寂而常觉照,并觉亦无住矣,此是力量真充足时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